刘邦项羽韩信绝顶阵型组合 刘邦 项羽 韩信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与刘邦项羽韩信最强阵容搭配相关的信息和建议。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深入的解释,请告诉我。
韩信带兵带多少都打不赢项羽的,项羽擅长以少胜多,注意是擅长,兵多了也行;而韩信打仗注重人数(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楚汉争霸中韩信就是以兵力优势来拖住项羽的。一般韩信兵力不凑到比项羽多上几倍,基本不敢跟项羽打。在垓下之战韩信十面埋伏都不敢轻易露面,害怕项羽发现汉方指挥部直接就打指挥部了(项羽偏重擒贼先擒王,如彭城之战,他以3万骑兵千里奔袭直取刘邦指挥部击败汉军联军56万。)。而且,韩信认为虽是十面埋伏,但其实最多只用五重就把项羽歼灭了,结果项羽一路连克数重,直冲韩信而去,最后因为他与骑兵拉太远距离,骑兵与步兵又拉太远距离,致使汉军将楚军分割,战局陷入一片混乱而不得不暂时退回。后来又深夜突围,汉军直到天亮才发觉。
若说项羽不会带兵,你让后世将领颜面何存?三年亡秦,分封天下,称霸诸侯,霸有天下者更有何人?只西楚霸王一人而!
以下为鸿门宴观点:
公元前206年的某一天,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请客吃饭,宴请对象是刘邦。
而实际上请客是假,杀刘邦是真。
可项羽最终却没能杀掉刘邦,反叫刘邦躲过一劫,成为日后与其逐鹿天下的一个强劲对手。
鸿门宴这场不同寻常的饭局被认为是项羽最大的败笔。假若项羽不心存仁念,而是对刘邦痛下杀手,那么历史必将易辙。但历史能重来吗?显然不能。对于鸿门宴项羽的做法,多数认为表现出项羽性格中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刚愎自用、目光短浅和自负等弱点。也正是因为鸿门宴项羽放虎归山酿成了其最终自刎乌江的结局。可天下之势真的就在一场饭局之中而被决定?这未免太过荒谬了吧!纵然项羽最后失了天下,但他失天下的契机却也不会是鸿门宴。因为鸿门宴实际上是项羽兵不血刃,不费吹灰之力夺得关中,既降伏刘邦又维护了自己反秦盟主的地位;而刘邦忍辱负重,拿土地换得渡过难关,仅此而已。从这点来看,项羽实际上是鸿门宴的赢家。
如果实在要找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失败,那估计就是他没能为自己除掉一个隐藏的祸患吧。于当时的情况来说,刘邦并没有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实力,所以项羽不杀刘邦算不上放虎归山,顶多算是放了一只狐狸,只不过那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一只在日后蜕变为虎的狐狸。所以说项羽失败在没有消除一个隐患,而不是目光短浅。“目光短浅”可以说是对项羽的一种抹黑。因为对前景,项羽早已有了对策。
我们之所以认为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做法是失败的,那是因为我们站在一个洞悉后面剧情的角度上。我们知道刘邦会成长起来,知道项羽会失天下,知道是刘邦打败了项羽。可问题是身在其中的项羽又如何知道结局?
所以鸿门宴最大的赢家是项羽,而刘邦是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发展的机会。
韩信的军事能力在当时算不算最强的?他有没有打过败仗?
韩信是楚汉时代的名人。他原本为项家族效力,却长期得不到等人的赏识,所以他来到帐下后转投麾下,他先是通过举荐成为汉国大将,后又在汉中为制定了类似《隆中对》的战略总体规划,韩信,以三万残兵败将之旅,先后帮助刘邦打败魏国,可以说,如果没有韩信的援助,刘邦不可能打败项羽,更别说统治世界,而刘邦的江山在韩信军中四五年就被韩信击落了一半,他也没有扬名立万,所以他选择了转投刘邦集团。
但他在那里仍然没有得到重用。他只是一个掌管仓库的粮食官员。韩信觉得自己再也混不下去了,所以准备再次跳槽。好在萧何在月下追到了韩信,在刘邦面前保证他是将军就这样,年仅二十五岁的韩信,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变成了统领数万大军的将军。在这个年龄,在这样一个位置上,甚至与当时西楚最著名的霸主项羽,没有什么不同。
更神奇的是,毕竟关门后有楚国身份加成,巨鹿之战战绩加成的项羽,在韩信失败的这个时候也岌岌可危。韩信战术变幻莫测,每一场战斗都是教科书般的完美和巧妙,而项羽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每一场战斗都干净利落。如果这两个人真的放在一起公开斗争,很难说谁能在楚获胜参与人数越多,对韩信,越有利,人数越少,对项羽越有利可惜上帝总是在开玩笑。
两位天界奇才唯一的一次碰撞是在笔记之战中。即使在最后的项羽,战役中,这两个人也没有赢。首先,项羽军队和韩信军队短兵相接,项羽打退了韩信的进攻。之后,刘邦和韩信组织了十面埋伏,以绝对优势杀死了项羽。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打架和英勇作战的区别,但说到两者,只能说是平局。一战韩信,我们面对的是曾经的秦国名将章邯大家对这个人的印象大多局限于项羽巨鹿之战失利,但其实他并不弱。一开始,面对张,的楚政权,他用10万俘虏军队保卫关中。从那以后,他带领秦军征战南北,赶走了张的楚政权,一举击败了项梁。他的能力毋庸置疑。
项羽3W精兵打败刘邦60W大军的时候韩信干什么去了
准确的说韩信是在北方吧!(也就是说他是在收拾齐国);而刘邦的六十万大军在攻破项羽的都城彭城后(项羽不在彭城,刘邦才会攻破彭城的),在那里大吃大喝灯红酒绿的,被项羽的三万精兵从侧面袭击,杀了个措手不及。最后只带一些人逃跑,在路上还遇到他的子女呢?而后面又有追兵,刘邦还把他的子女踢下他的马车,还是夏侯婴吧!!!硬要把他的子女带走(刘邦把他的子女踢下马车好几次)。呵呵··知道刘邦的 残忍了吧!!!(六亲不认)。还好是保住了小命,直逃到荥阳,在那里跟项羽僵持住了。然后就等着韩信来支援了。这个时候是韩信站在他们中的哪一方,哪一方就赢。 项羽也向韩信派出了使者,但韩信以项羽不识材为由给辞了。而刘邦向韩信发出援救信号时,韩信以齐国无王,有点乱为由,向刘邦提出让他做个假齐王;当时刘邦虽然有点不情愿,但在谋臣张良的劝说下,还是给了韩信一个真的齐王。 这个只是插曲,呵呵 当然最后韩信是站在刘邦这边的。
垓下之战,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各是多少
汉军:七十万;楚军:十万。
汉军五路大军、合计近七十万之众,形成从西、北、西南、东北四面合 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率十万楚军向垓下后撤。
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灌婴引兵进占彭城,同时攻下楚地许多地区。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将进入九江地区,诱降了守将、楚大司马周殷,随后合军北上进攻城父(今安徽涡阳东)。
刘邦也由固陵东进,形势对楚极为不利,项羽被迫向东南撤退。十一月,项羽退至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筑垒安营,整顿部队,恢复军力,此时楚军尚有约十万人。
韩信、彭越、英布等会合刘邦后,十二月(前202年初,当时以十月为岁首)在垓下将向江南撤退的十万楚军层层包围。
汉军以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主力,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韩信率汉军向前推进,在不利的情况下开始向后后撤,而由两翼向前推进,楚军受挫,韩信率军向前推进大败楚军于垓下。
为了尽快取胜,张良用计,汉军夜间高唱楚歌,楚军自项羽以下莫不以为汉已尽得楚地,乃士气崩溃。项羽眼见大势已去,便乘夜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
天明以后,汉军得知项羽突围,于是派遣五千骑兵追击。项羽渡过淮水后,仅剩百余骑相随,行至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因迷路耽搁了时间(《史记》中交代因田父欺骗),被汉军追及,项羽突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手下仅剩二十八骑。
项羽指挥这二十八骑,来回冲阵,再次杀开一条血路,向南疾走,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长江边的乌江浦)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乃令从骑皆下马,以短兵器与汉兵搏杀,项羽一人 杀汉军数百人,自己身亦被十余创,最后自刎而死,年31岁。
项羽死后,汉军全歼八万楚军,楚地皆降汉,独项羽原封地的鲁人不肯投降(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后刘邦将项羽首级示鲁,鲁人乃降。至此,历时4年半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二月甲午日,刘邦称帝于汜水北岸,建立西汉政权。
扩展资料:
主要指挥官:
1、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未得到任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
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楚奇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
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并于潍水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韩信攻打楚国,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
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失败。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 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2、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勇猛好武,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领军灭亡秦国。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
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在正面战场屡破刘邦。彭越不断后方破坏楚军补给。韩信统一了黄河以北,挥师南下。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
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
3、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徐州丰县中阳里街道)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出身农家,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
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灭亡秦朝。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收买人心。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败屡战。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杀西楚霸王项羽,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即位于定陶汜水之阳,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
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安抚人民生活,奠定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外和亲匈奴,开放边境关市,积极缓和汉匈关系。
百度百科-韩信
百度百科-刘邦
百度百科-项羽
百度百科-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中,韩信是如何打败西楚霸王项羽的?
垓下之战,是刘邦军团和项羽军团的一次总决战。在总决战之前,项羽军团还有10万人马。韩信组织了30万人马,把项羽团团包围起来,但几乎没有预想中的绞肉机式的惨烈厮杀,项羽军团就迅速失败。项羽只带着八百人突围。最后突到乌江边的时候,项羽身边只有28骑。这时候项羽意气尽失,拔剑自刎。
说起来项羽有10万人马,而且楚军向来以少胜多,战无不胜。如果项羽这10万人马和韩信的30万人马正面对决。韩信绝对不是项羽的对手。那么,为什么项羽并不组织大战,就丢掉自己的那10万人马,仓促突围呢?就算当年赵括在长平之战中,被白起围困起来,又截成了几段。赵括依然组织军队进行了五六次突击。直到赵括身亡,赵军才投降。项羽难道连赵括都不如啊?
我认为项羽之所以最终失败,是他有几个严重的误判。
一、项羽误以为刘邦真的要和他共享天下。楚汉战争发动的初期,项羽其实一直没有和韩信有过正面对决,他所打的都是刘邦的军队。而刘邦在和项羽对决的时候,几乎每次都是失败。不过刘邦虽然多次失败,但是他有效地把项羽的军队给拖住了。让韩信可以在外围自如地灭魏,破赵,败齐。迅速之间,就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一下把自己的威名打出来了。
而项羽这边呢,虽然多次打败刘邦,但刘邦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总是会又活过来。等到韩信那边把该打的都打败了,回过头来围攻项羽的时候。项羽虽然还没有和韩信有过什么交手,但其实他心里已经害怕了。也就在这时候,他提出了划定鸿沟为界,分治天下的想法。
当时刘邦是同意了的,而且确实也在收拾行囊,准备往西回撤。不过这时候,张良与陈平给刘邦出主意,让他乘胜追击,“宜将剩勇追穷寇”。所以刘邦集结部队,朝项羽追击而去。刘邦的这一追击,给项羽的冲击是挺大的。他完全没有准备,他的士兵们也早已厌战,正准备回家过太平日子。这种没有准备,心慌意乱,又仓促应付的战争,显然是注定不会有前景的。
二、项羽误判了天下诸侯都在同仇敌概打他。当时除了刘邦和韩信的军队围攻项羽外,彭越与英布的军队也合围过来。这让项羽错误的以为,天下的诸侯都在合起来打他。事实上他没有想到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人,其实和刘邦是貌合神离的。他们先前并不听刘邦的话,并没有参与合围项羽的行动。刘邦在和项羽一开始打的时候,又被项羽打得节节败退。
最后是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给韩信和彭越划分了地盘,他们的精神头来了,才参与到围攻项羽的行动中来的。项羽要是了解了这样一种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比如鼓动韩信、彭越、英布趁机拥兵坐大等等,他还是有机会的。但是项羽没有这些行动,没有分化刘邦集团。而是一个人和刘邦集团的所有人硬拼,把自己放在孤立的位置上。
三、项羽误判了他的军队都背弃了他。韩信在把项羽包围起来以后,并没有马上和项羽作战,而是继续和项羽打心理战。他的心理战有两条:一是四面楚歌,二是拔旗易帜。应该说,四面楚歌和拔旗易帜,确实让项羽的军队里面有不少人逃跑。但是相对于项羽的10万人来说,这逃跑的其实是少数。我为什么说是少数呢?因为最后项羽在突围以后。楚军因为群龙无首,被汉军基本捉光。
当时,汉军一共杀了楚军8万人,还有很多是没杀的。所以算起来,真正逃跑的,可能也就是几千人。项羽当时面对这样一种情况,他实在应该冷静分析,及时地处理这个问题。可是那时候他在干什么呢?他并没有出去巡查,并没有斩杀一个逃兵,以儆效尤。而是躲在军帐里,唱什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这种让人灰心丧气的歌。而且还和虞姬搞得缠绵悱恻,演出了一场《霸王别姬》的好戏。
你是楚霸王啊,你还有数万人马呀,这些人还都对你忠心耿耿啊,你为什么要意气用事,丢掉这些兄弟们,只带了800人突围逃跑呢?你把兄弟们丢在那里,任由汉军宰杀,应该吗?可以说,项羽确实是严重的误判了他的军队对他的忠诚程度,因此当了逃兵。项羽最后逃到乌江边上,本来他还可以东山再起。可是因为一系列的误判,让他心里产生了巨大的绝望,最后拔剑自杀。(
参考资料:
《史记》)
如何评价项羽、刘邦、韩信的才能?刘邦打败项羽,与韩信有多大关系?
一、项羽的才能
项羽是秦末汉初的天才军事家,他的特点是有勇有谋、敢打硬仗、善于以少胜多,项羽一生大小七十多仗,除了垓下之战,无一场输过,就算是垓下之战,项羽也不是输在战场上,而是输在了政治上。
项羽个人武力超强,是中国历史上个人武力最强的武将,在史记中至少有2次记载,项羽一个人斩杀近百个敌人的事例,一次是项羽随项梁在会稽郡守府杀郡守,随后斩杀近百人,以一人之威,降服整个郡守府,一次是在项羽垓下之败后在逃亡的路上,项羽再一次斩杀追击他的汉军郎中骑兵近百人,一度让追兵不敢靠近。
项羽的这种武力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一个顶级武将来说,项羽的武力就代表了同时期甚至几千年中国历史的天花板,但是,太多人认为项羽是有一个有勇无谋的人,这是不正确的,我以两个例子来说明。
项羽一生最著名的两场战役,一个是巨鹿之战,另一个就是彭城之战,这两战都是谋略+勇猛取胜的,先说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项羽的兵力是5万人,当时秦军在巨鹿战争共有40万,这是1比8的悬殊比例。
项羽是怎么打的呢?
1、破釜沉舟激发士气。
都知道韩信的背水列阵是激发手下士卒的士气,但项羽的破釜沉舟比韩信的背水列阵用得更早,也许当年韩信就看着项羽用这招,才学以致用,项羽的破釜沉舟就是彻底断绝自己的后路,激励所有士兵的斗志,这就是谋略。
2、独具慧眼攻击甬道。
光激励士气并不代表就能打胜仗,还要有正确的谋略,当时秦军共有40万人,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王离的20万长城军,包围了巨鹿城,另一部分是章邯的囚徒军,驻扎在巨鹿西南的棘原,两路秦军互为犄角。
就算项羽再勇猛善战,一个人能杀一百人,他也只有一个人,除非项羽手下的所有士兵能以一敌十,才能打赢这场战争,项羽经过研究观察之后,选择攻击了王离军与章邯军最薄弱的环节-甬道,章邯军是靠甬道来给王离军供应粮食的,项羽决定攻击甬道,切断王离军的粮食供应通道,重点打击王离军。
3、切断秦军粮草,猛攻秦军王离部,舍一打一。
事实上证明了项羽的选择是正确的,项羽切断了秦军甬道,然后章邯军的主力不断冲击项羽,竟然无法收复被切断的甬道,整个巨鹿之战中,就是这一仗项羽靠的是勇猛善战,打退了秦军一次次冲击,章邯居然看着项羽切断了甬道,然后毫无办法。
接下来王离军开始缺粮了,项羽分一部分继续把守甬道,另一部分兵力开始攻击王离军,王离军由于缺粮导致人心慌乱,很快被打得大败,然后围观的诸侯联军看到王离要败了,于是加入了战斗,彻底打挎了王离,王离的20万长城军就这样全军覆没。
王离一败,章邯也失去了屏障,率领20万秦军投降了项羽,项羽取得了巨鹿之战的全胜。
再讲一下彭城之战,彭城之战项羽采取的谋略是:以3万骑兵闪电突袭刘邦的中军指挥所,以意料不到的时间、空间、地点,发起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战争,彻底打垮了刘邦的指挥系统,然后屠杀了刘邦的56万联军。
刘邦占领彭城后,把主力放在彭城的东北及北边防备项羽,项羽当时在齐地平叛,然后率领3万骑兵先从齐地南下,然后在彭城以北开始一路向西,注意项羽的方向,项羽一直向西绕到彭城的西边,再继续南下,率领3万骑兵到达了彭城的西边。
注意了,刘邦是从西边来的,现在项羽出现在彭城的西边,是不是难以想象?当时刘邦把主力集中彭城以北,结果成为了马其诺防线,没有任何意义,项羽出现在项羽西边,刘邦就算知道了,也来不及做出反应,56万人啊,光是调动手续就非常繁琐。
然后项羽等到天亮开始从西边攻击彭城,这里根本没有重兵,项羽轻易突破刘邦的防线,直冲刘邦的指挥所,冲垮了刘邦的指挥中枢,然后3万骑兵开始屠杀56万联军,刘邦大败,一路向西逃命,连老婆孩子都顾不了,项羽就这样打赢了彭城之战。
这一战双方兵力对比是1比18.7,项羽还是赢了,这就是谋略+勇猛,谁要是小看项羽的谋略,在战场上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无论是在反秦战争,还是在楚汉战争的战场中,项羽所向披靡,无往不利,这就是项羽的军事才能,是同时代的军事天花板,包括韩信,也远远不如项羽。
二、韩信的才能
韩信也是秦末汉初的天才军事家,仅次于项羽,他的特点是:用兵如神、谋略过人、善于以少胜多,但是韩信的以少胜多跟项羽是不一样的,韩信的所有战役都是谋略独特运用的结果,奇谋妙计辈出。
韩信真正开始参与楚汉战争是从彭城之战刘邦惨败后的京索之战开始的,韩信破魏,用的是声东击西之计,把疑兵大张旗鼓地放在明处,然后另派一支军队从暗处渡过黄河,直捣魏王豹的都城安邑,一战俘虏魏王豹。
韩信破赵,用的是背水一战,同样是以疑兵为主力,在河边列阵,另派出2000轻骑兵在赵军营寨边上埋伏,等赵军主力攻打韩信在河边列阵的主力,2000轻骑兵出动夺了赵军营寨,并插上汉军旗帜,等于赵军打累了回营,结果发现营寨中不是自己的旗帜,于是赵军惊恐,然后韩信率领河边的军队攻击赵军,营寨中的2000轻骑也出动攻击赵军,前后夹击之下,赵军全军覆没。
韩信破齐,用的偷袭之计,郦食其作为刘邦的使者,已经说服齐国投靠刘邦了,但是韩信在蒯通的劝说下,不顾郦食其的个人生命,发兵突袭齐国,齐军毫无防备,被韩信打得大败,就这样韩信打败齐国。
韩信败龙且,用的是半渡而击的谋略,韩信先在上游用沙袋堵住潍水,然后在下游与龙且交战,假装败退,渡过潍水逃走,龙且追击,然后韩信派人在上游拿掉堵水的沙袋,河水暴涨,淹没了龙且军,龙且被灌婴手下骑兵所杀,龙且的楚军大败,齐国也被平定。
韩信的确用兵如神,谋略过人,谋略一旦遇到了旗鼓相当的对手,就无法显示出威力,韩信想用谋略来对付项羽,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这就像司马懿用谋略来对付诸葛亮不会成功一样,但是对比项羽,韩信显然不是对手,主要有4个原因:
1、楚汉之战是刘邦在正面对抗项羽,韩信在北方扫清外围。
如果韩信的能力足够打败项羽的话,让韩信率领汉军主力与项羽对战不就行了,那楚汉战争不就提前结束了,但刘邦一方的战略安排却不是这样,让韩信在北方平定诸侯,由刘邦来对抗项羽。
说白了,韩信自己也没有能力和把握打败项羽,才能采取这种消耗项羽实力的打法,形成战略包围,才能打败项羽,这就是项羽不足以打败项羽的第一个理由。
2、彭城之战韩信的表现。
史书上没有韩信在彭城之战的任何记载,但可以推断出韩信与张良都在彭城,只不过当时的韩信虽然被刘邦拜了将,但是并没有被赋予独立的兵权,只是作为一个高级别的军事参谋跟随刘邦一起作战。
包括还定三秦也没有韩信率军作战的任何记载,而京索之战韩信就开始收集溃兵与楚军作战了,只有韩信在刘邦的溃兵中,才能如此迅速收拢溃兵与楚军作战,京索之战,韩信、灌婴以及萧何从关中发来的士兵一起挡住了楚军的进攻,阻止了楚军突破荥阳一线。
而在此之前的彭城之战,作为军事参谋的韩信同样没有预料到项羽的谋略,包括张良也是如此,都没有看明白项羽的战略,从这一点来说,项羽强于韩信。
3、垓下之战韩信的表现。
垓下之战韩信作为刘邦的前锋,率领30万人迎战项羽,结果首战韩信失利,后退,左右两侧的孔将军与费将军一起出兵才挡住了楚军,楚军连续作战,极度疲惫,于是失利,韩信再调对攻打楚军,楚军败退回营。
换句话说,垓下首战韩信面对项羽失败了,这是韩信在历史上与项羽唯一的一次对战,还是在占尽了优势的前提下,当时刘邦总兵有六七十万人,项羽才十万人,韩信靠着绝对优势勉强打败了项羽,这还是在项羽孤军奋战,没有援兵,没有粮食,没有补给的情况造成的,所以垓下之战,韩信胜之不武,他的能力比不上项羽。
4、项羽打的都是硬仗,对手强,相对来说,韩信对手较弱。
巨鹿之战,项羽是5万打败了40万秦军,而且秦军两个名将都被打败,一个王离,一个章邯,都是当世名将,尤其是章邯,在黄河以南横扫一切反秦义军,结果还是败在项羽手上。
彭城之战,项羽是3万打败了56万联军,项羽的对手是刘邦,刘邦的军事才能在秦末汉初是仅次项羽和韩信,排名第三的,而且刘邦军中还有张良、韩信等人,还是输了,这就是项羽的能力强。
韩信的对手呢?有魏王豹、代相夏说、赵国陈馀、齐王田广、楚将龙且,除了龙且有勇无谋之外,其他对手,没一个能打的,对手太弱,而且韩信以少胜多的战役都不如项羽打得漂亮,所以韩信的军事能力不如项羽。
三、刘邦的才能
刘邦是秦末汉初的天才政治家,他的特点是:胸襟宽广、志向远大、眼光超高、仁厚随和、善于识人、用人、管人、服人。
项羽第一次见秦始皇,说的是:我可以取而代之。刘邦第一次见秦始皇,说的是:大丈夫应该如此。这是项羽与刘邦的志向远大,只不过途径不同,一个想取而代之,一个想模仿成功。
彭城之战失败后,刘邦大手一挥地说道:谁能打败项羽,我把整个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分封给他。垓下之战前,韩信以封代理齐王为理由要挟刘邦,刘邦大手一挥,把代理二字给去掉了,直接给韩信封了个真齐王,明知道韩信是要挟,刘邦虽然心中不爽,但丝毫不影响他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是胸襟宽广、眼光超高。
白登之围前,娄敬劝刘邦不要轻敌冒进,刘邦不听,把娄敬关起来了,还说回来就收拾你,结果刘邦中了匈奴人诱敌之计,被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回来后,刘邦亲自给娄敬道歉,还给娄敬封侯加爵,这是刘邦的大度。
刘邦称帝后,有一次与戚夫人在一起,周昌求见,看到时机不对就退出了,结果刘邦追出来,骑到周昌的脖子上,对,你没看错,是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周昌道:你看我是怎么样的皇帝啊?周昌说:陛下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刘邦丝毫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更加敬畏周昌,这是刘邦的仁厚随和。
然而刘邦最大的特点就是:识人、用人、管人和服人。郦食其以长者身份求见刘邦,刘邦当时在洗脚,有些不恭敬,结果被郦食其一阵怼,刘邦发现郦食其是个人才,于是老老实实向郦食其道歉,并请教如何夺取天下,这是刘邦对人才的敬重。
韩信、陈平原本都是项羽手下的人,结果在项羽那里得不到重用,于是都投靠了刘邦,刘邦重用了他们,韩信直接被封了大将军,陈平则按原来在项羽那里的官职,不要以为这只是表面的封赏,实际上刘邦对人才是一个评判的,有一个识人的过程,只有各种人才才能得到重用。
韩信、张良、萧何三个人,都是独当一面的将相之才,但三个人都愿意死心踏地地跟着刘邦,为刘邦效命,这就是刘邦的个人魅力,刘邦是天生的用人高手与天才政治家,明朝的著名学者李贽评价刘邦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汉祖之神圣,尧以后一人也!四、刘邦是怎么打败项羽的?
刘邦打败项羽,主要有四个步骤:
1、用战略欺骗消除项羽的怀疑之心。
秦朝灭亡后,项羽是第一大势力,刘邦是第二大势力,刘邦无法跟项羽硬拼,因为实力不够,所以刘邦以战略来欺骗项羽,主动示弱,在鸿门宴上争取了项羽的原谅,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后,又在张良的建议下,烧毁了连接汉中与关中的栈道,以示永不进入关中,以此消除了项羽的部分戒备之心,为自己争取了战略空间与时间。
2、刘邦趁项羽陷入齐地,发动楚汉战争。
刘邦在汉中期间,得到了韩信,在萧何的大力举荐之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为刘邦分析了敌我形势,把项羽和三秦王的弱点分析给刘邦,让刘邦更有信心与项羽对抗,但很多人因此神话韩信,说没有韩信,刘邦就不可能出得了汉中,这是不对的。
首先,刘邦是一定要出汉中的,不论有没有战略,有没有韩信都会出汉中,刘邦的志向是统一天下,而不是当个汉中王,有韩信能提供谋略最好,没有韩信,也有张良,仍然会为刘邦提供谋略,张良在反秦之战中,协助刘邦一路打进关中,在楚汉之战中,张良又协助刘邦打败项羽,张良是刘邦的总战略规划师,垓下之战就是张良一手策划的,后面会讲到。
其次,刘邦在汉中的实力超过了项羽所分封的三秦王,刘邦是仅次于项羽的天下第二大势力,手下的兵力至少有十万人左右,再加上在汉中招了不少兵,还定三秦之战时,刘邦至少有20万大军,而对手三秦王的20万秦军早被项羽坑杀,都是后来招募的军队,实力不说,数量也不如刘邦,况且三秦王没有得到关中百姓的支持。
最后,在还定三秦之战和彭城之战中,《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没有韩信的任何参与记载,可见刘邦虽然拜韩信为大将军,但并没有让韩信领兵,而是继续考察韩信,让韩信充当参谋,还定三秦之战中,打败章邯的有郦商、曹参、樊哙、周勃等人,没有韩信。
史书上没有明修栈道与暗度陈仓,这是元朝的戏曲家虚构出来的,刘邦退入汉中的栈道是张良建议烧毁的,暗度陈仓这个计谋是赵衍提供给刘邦的,当时刘邦被章邯堵在陈仓,无法攻克,赵衍提供了一条绕到陈仓之后的小路,才前后夹击打败章邯,要不然刘邦根本拿不下陈仓,赵衍的功劳最大。
《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雍军塞陈,谒上,上计欲还,衍言从他道,道通。
3、刘邦在正面战场硬扛项羽,韩信在北方战场清除外围。
彭城之战后,张良给刘邦出了个下邑之谋,建议刘邦用好三个人,一是彭越,二是英布,三是韩信,所以刘邦派人联络彭越,暗中结盟,派人拉拢英布,脱离项羽,给韩信单独的兵权率军作战。刘邦听从了,一改败势,所以韩信才有在京索之战率军作战的记载,韩信从拜为大将军后一直当参谋到开始独自率军作战,这是刘邦在彭城之战失败后改变的战略。
如果刘邦在彭城之战中胜利了,他根本不会让韩信独自率军作战的,这就是刘邦的狡猾的一面,兵权在那个时代最为重要的资源,刘邦不会听萧何说韩信如何厉害,就把兵权交给韩信的,即使在后来韩信有独立的兵权,刘邦也是派出很多亲信跟随韩信。
这些人包括但不限于:曹参、灌婴、柴武、傅宽、孔将军、费将军、蔡寅、丁礼、丁复、吕马童。这些人都是很早就跟随刘邦,参与了反秦战争与楚汉战争,还是西汉功臣表143个列侯中的功臣,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
楚汉战争正式开始后,刘邦所采用的战略是自己在正面战场与项羽对抗,韩信率军从北方开辟第二战线,为什么要这样选择?为何不让韩信与刘邦一起在正面对抗项羽,没别的,就是因为韩信也没法打败项羽,所以只能采用这样消耗的战略,这在上文讲过。
楚汉战争的关键就在于刘邦在正面不断地消耗项羽,因为刘邦有统一的大后方,有萧何这样独当一面的人才在管理,项羽呢?不仅没有萧何这样的人才管理后方,而且粮道时时受到彭越的骚扰,尽管在战术上刘邦不断被项羽打败,但在战略上,项羽从来没有攻入函谷关,实际在战略上,刘邦成功地挡住了项羽。
总有人嘲笑刘邦一生在打败仗,但没有几个人能看清楚天下的局势,刘邦采用的就是消耗战,以实力来消耗项羽,打仗打的就是实力,打的就是人口、粮食、物资,所以打到最后,项羽没实力消耗了,所以只能跟刘邦签署暂时和平的鸿沟协议,这可不是项羽的风格,但现实就是如此。
韩信开辟的北方战绩对于刘邦战胜项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因为北方的魏国、代国、赵国、齐国就是墙头草,对于楚汉之战,他们只会看着,谁赢就投靠谁,不用韩信收拾,这些人也影响不了大局。
而且韩信破坏了刘邦的战略,在郦食其说服齐国之际,偷袭齐国,害死了郦食其,要不然垓下之战还有齐国参与围攻项羽,齐国与项羽本来就是死敌,结果被韩信促成了联盟,刘邦被迫派出大量兵力支援韩信在齐国的战争,也就是韩信打败了龙且,才回到之前的局面,要是没打败龙且,韩信就破坏了刘邦的大战略。
4、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的总策划人是张良,鸿沟协议后,张良劝刘邦撕毁协议,追击项羽,然后征调天下军队围攻项羽,只有两个人不来,一个是韩信,另一个就是彭城,彭越是独立的势力,只要刘邦封王封地就会来的,这个不奇怪,但韩信作为刘邦的手下居然不来,刘邦生气了,为了大局,只能被迫同意。
韩信这是以个人利益来要挟天下局势,但最终韩信还是来了,在垓下之战中,韩信是前锋,率领30万军队在正面对抗项羽,孔将军在左,费将军在右,刘邦在韩信身后,是中军,刘邦的身后是周勃和柴将军,作为预备队。
《史记 高祖本纪》: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韩信首先出战,被项羽打败,向后退却,然后孔将军与费将军出击,楚兵作战不利,十万疲惫之师打成这样,算很厉害了,然后韩信再出战,大败楚军,当天晚上,项羽听到营外四面楚歌,然后率领800人突围逃走,最后在乌江边自杀。
历史上没有十面埋伏,这是虚构的,四面楚歌倒是真实存在的,但并不是韩信的谋略,是谁的谋略,史书并没有记载。
从整个过程来看,刘邦打败项羽,靠的是政治能力与综合能力,刘邦并非单纯跟项羽打仗,而是在进行战略包围,韩信在为刘邦夺取天下中所取得的战绩甚至不如张良和萧何,萧何在后方提供了无数的兵员、粮草、器械,刘邦打了败仗,但从来没有被打倒,这是刘邦一次次能满血复活的原因,也是刘邦把萧何列为第一功臣的原因。
张良在整个战争中一直为刘邦谋划,堪称战略大师,刘邦夺取天下的大战略全是张良策划的,这是运筹帷幄的能力,战略正确了,战术错了,最后胜利的还是刘邦,所以张良是刘邦夺取天下的第二大功臣。
韩信自然就是刘邦夺取天下的第三功臣,总有人说没有韩信,刘邦就无法夺取天下,这是无稽之谈,刘邦政权中最重要的是刘邦,只要刘邦活着,后方有实力,身边有谋士,前线有将领,刘邦政权就能成功,没有韩信,还有无数将领存在,功臣表上可有143个列侯,绝大多数人都是靠战功获取的。
好了,今天关于“刘邦项羽韩信最强阵容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刘邦项羽韩信最强阵容搭配”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